朱氏历史
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朱守伟:临沂明珠电动车有限公司(商会企业)
朱坤福: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医疗器械、膏贴代加工、足贴代加工、退热贴代加工、蒸汽眼罩贴牌生产、生物诊断试剂、高分子材料研发、医疗器械企业培训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是一家正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设备精良,技术人才荟萃,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上乘,智能化程度高,售后服务有保障,配套设施齐全。产品涉及批发市场,美食街,景区售货,餐饮,冷饮,奶茶,冰淇淋,超市,水吧,美容,服装店车,移动手机贴膜,移动修理,蒸汽洗车,茶座,汽车公寓,移动办公,值班岗亭等多个行业领域!
朱元交:济南朱氏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济南朱氏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二环东路2277号金桥国际大厦A座1-2307,总经理朱元交宗亲联系。如有机会请联系。
朱亚非: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站顾问
朱亚非,男,1955年出生于山东潍坊市,中学毕业后在安徽农村下乡插队,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5年山东大学中外关系史研究生毕业后到山东师大任教。中共党员。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教学与科研咨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曾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国史硕士点一级学科负责人。
山东枣庄滕州南沙河镇冯庄西村朱氏祠堂
朱氏家祠坐落在山东枣庄滕州市南沙河镇冯庄西村,走进祠堂入园月门东西南墙为“村庄历史演变”,包括文字介绍和村庄历史平面图;东墙为“难忘的岁月”,选绘了十幅近百年来民风民俗图;西墙是“消失的营生”,反映的是本村曾有过的现在已经消失或少见手艺和生意。大殿怀德堂,堂内悬挂朱氏家谱和家训及冯庄西村十二位革命英烈和已故名贤的事迹。朱氏家祠不只是拜祭先人地方,还是一个传播爱国爱家的家风家德教育平台,里面“红色基因”素元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感觉。
2022-07-05
山东沂南朱家里庄朱氏
朱家里庄村坐落在沂南县西部,东临汶河,西依盘龙玉山,东西长约六公里,南北长约三公里。现有620户,2280人。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耕地2070亩,山林河滩约有1500亩。 村庄自五代既有李姓居住,宋朝形成村落。原名李庄,李氏灭族后改名里庄。再后来因朱姓居多,遂冠以朱家里庄。曾为朱家里庄乡驻地,故村内卫生院、银行、学校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现在又建成纪念馆一座。 朱家里庄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无数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创造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里曾经是鲁中抗日的中心,沂蒙地区的政治中心。鲁中党委和鲁中军区长期住在庄内。曾经诞生过多个沂蒙第一,山东第一。
2022-07-03
《吕官屯村史》之寻根归宗——朱氏家族(山东平度籍)
《吕官屯村史》之寻根归宗——朱氏家族(山东平度籍)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廷秀由老家山东莱州府平度州新河镇朱家贯庄,迁来本邑。这里的时间、地点均载于《朱氏族谱》,谱中并未说明搬迁缘由,回溯历史,详考吕官屯各族姓来历,无外随军屯垦,逃避兵灾、荒灾,或无意路过而留居等诸种情况。永乐二年恰是吕官屯始建之年,是时,绝无避难而来之可能。而其谱中又载迁入地为“直隶天津府会川城南吕上滋屯”,其中“直隶”是河北省的旧称,“会川”是静海县旧时别称,唯“吕上滋屯”无从稽考,它不是吕官屯曾经用过的村名,甚至不是静海境内任何一个村庄的曾用名。仔细推敲,这应该是来自语音差别的一个误记,吕官屯最初的名字是“吕长斗屯”,而朱廷秀来自山东,很有可能把“吕长斗”误听成“吕上滋”。《朱氏族谱》虽几经修纂,但后人无法详考“吕上滋屯”之来由,只好一路保留原貌。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反证:朱廷秀并非随军屯垦而来,想一个下级,没有理由不知道他的带队长官叫吕长斗。那么,其迁来吕官屯的理由就只有无意路过(或无意中半路插入了吕长斗的军屯队伍)一种了。朱氏一族,自廷秀始,及今累十九世,历六百余载。 (参考朱凤来提供朱氏族谱资料并据朱维华口述整理)
2022-06-27
浙江湖州朱氏与《吴兴菱塘朱氏族谱》
2022-06-25
河南永城:元帅府经历朱贵生平初探
朱贵是永城二十一位乡贤之一。他与先祖朱建、朱昌宁、朱仁轨被世人供奉乡贤祠,他官风严谨、官绩廉明、处事果断,人莫能及。由于永夏萧家谱记载的差异,朱贵籍贯、登科年份、仕途经历都相互混淆,作为永城朱贵的后裔,笔者试图从永夏萧家谱、永城县志、归德府志的不同记载来对比梳理,以供方家指正。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
朱光荣 谱者“尊卑之分,亲疏之别,老幼之序,生死之载,有利于溯源追本,承先启后,认祖归宗,明血统,别婚姻,助于团结之义也”。是谓:“一国不可无史,一地不可无志,一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辨枝系、昭亲睦、别长幼。家无谱犹如国无史,国无史则纲纪混淆,家无谱则宗枝紊乱。知国史则知兴衰,知家谱则唇齿亲爱。这也是我们要修谱的原因所在。保留好族谱,就是留住根。
2022-06-17